《小丑》:一部披着超级英雄电影的现实主义电影

2020-02-24 18:00:09

小丑之所以能够与时俱进地保持人气,在于每个时代的创作者都能准确地把握住时代的命脉,并且准确地将之用小丑来表达出来。

作为现实主义电影,《小丑》本身只是提出和展现了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而已,并没有对这个问题提出实质性的解答——尽管提出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步骤。所以,在《小丑》的最后,我们看到了当亚瑟变化成小丑,并且处于人生中高光时刻的自我陶醉。而观众在观看电影过后,对于电影本身提出的问题,引发的争议,却是在现实中产生了巨大的舆论争议。

亚瑟,作为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社会边缘人,在温饱线上挣扎,照顾同样患有精神病的母亲,还常以小丑演员来为世界带来欢笑,到最后走向极端,在直播上枪杀主持人,以及看到了这一举动的人,前来一大批追随亚瑟的人。一方面认为,在看似绝望和极端的剧情下,事实上却只是虚假的煽动。因为亚瑟成为小丑后,无视规则,以自己的喜好和规则来进行报复,并不具备合理以及合法性质。在地铁上对于侮辱自己的精英施加暴力,可以说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反抗,但是对同事和母亲的暴力行为,则显得是一种自我泄愤的私欲行为,更别说对女邻居的无预谋突发性暴力行为了。完全消解了此前电影大篇幅对于亚瑟这个人物悲惨遭遇之后,产生抗争的想法以及抗争的革命性。

而另一方面则是认为,正是因为小丑无目的的混乱,才更加符合亚瑟社会底层的身份,以及对社会极端的绝望,才有了电影的寓言性大于现实性的效果所以,小丑本身的杀戮行为,并非指向暴力本身,以及底层抗争,而是指向了绝望,远非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就能完全概括得了。

电影本身将社会结构性的失序,偷换概念,成为了社会底层之间的互相倾轧,从而引发了暴力行动,就注定了电影本身无法与现实对应,也就造就了电影本身寓言性大于社会性。

收藏 分享 举报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