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患有消渴症 历史上得过糖尿病的皇帝们

2017-04-03 16:15:00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很常见的一个病,那么古代有人得糖尿病吗?糖尿病在古代叫什么?是不是叫消渴症?根据一些史书的记载可以得到一些推断。那么据传,汉武帝刘彻患有消渴症,这是真的吗?有没有什么根据呢?

司马相如记载消渴症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相如口吃而善着书,常有消渴疾。”《说文解字病疏下》解释:“其人一日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唐代李商隐在诸多作品中多次提及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疾一事,《汉宫词》:“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以及《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过锦城。”

上述的消渴疾,可以从《素问.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证治汇补.消渴章》:“上消者心也,多饮少食,大便如常,溺多而频。中消者脾也,善渴善饥,能食而瘦,溺赤便闭。下消者肾也,精枯髓竭,引水自救,随即溺下,稠浊如膏。”以及《外台秘要》卷十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这些古代中医论述中发现与现在我们所称的糖尿病有高度的同质性。

除了汉朝的司马相如之外以下这些知名历史人物都同样患有“可能”是糖尿病的“消渴疾”,包含与司马相如的顶头上司”汉武帝刘彻”, 武帝晚年生病,精神“恍惚不定”。我们姑且猜想:从他的判断力和行动,他可能是糖尿病肾脏病变,导致肾衰竭。这类病人因为脑病变,导致思维混乱,无法集中注意力,幻觉,情绪不定,行为大变,懒散,迷惑等各种精神病态。

汉武帝疑似糖尿病患者

在汉武帝65岁时候所发生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诬陷谋反,大量高层人物在此一事件中被诛杀,史学家认为是西汉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捩点,而大家所熟知的皇后卫子夫正是因为此一事件,在交出交出皇后玉玺后在椒房殿悬梁自杀。此外同时还牵连阳石公主和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另一个女儿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全部被杀。

尔后,刘据于巫蛊之乱死后,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太子即位前不久,其生母钩弋夫人被处死,避免未来再有太后涉政的现象。在从《资治通鉴卷二十二》中如是说:钩弋夫人之子弗陵,年数岁,形体壮大,多知,上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犹与久之。欲以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忠厚可任大事,上乃使黄门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数日,帝谴责釒句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汝不得活!」卒赐死。顷之,帝闲居,问左右曰:「外人言云何?」左右对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儿曹愚人之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如此立子杀母的行径固然可以归咎到神经错乱,然而我们并不能以此评断,汉武帝一定患有“消渴疾”,毕竟我们只是从历史的些微痕迹中推断。

他们也得过糖尿病

我国古代对消渴症的最早记载,出自唐代著名道士、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其对消渴症的描述:“消渴病者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它;不如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由此可见,糖尿病并不是什么罕见病。根据史料推测,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可能都患有糖尿病。

根据历史资料,汉高祖刘邦在黥布叛乱时,抱病带兵征剿,作战中受了箭伤,平叛后伤口不愈、溃烂以及感染,伤势日益严重。由此可以推断,汉高祖刘邦患有糖尿病是极有可能的。因为糖尿病病人的伤口是很难痊愈的。现代医学研究也强调糖尿病人要提防不要破伤皮肉,以防化脓之祸。最后的结果是汉高祖由此驾崩。

据历史资料记载,隋炀帝也是患了消渴病。据记载,隋炀帝每天“口干舌燥,要饮水数升,排尿数升,渐渐形枯骨立,于是下旨诏太医诊治,结果一个个有去无回,都被隋炀帝斩了。”因为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表现。由此可以推断,隋炀帝也有糖尿病。

无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得病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注意健康饮食,保重身体,唯有此才可以保证该更加幸福的生活。

收藏 分享 举报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