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俗语寓意

2016-12-21 14:36:55

冬至,你吃饺子了吗?“冬至头,天气暖”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流行冬至这一天吃水饺的习俗,那么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冬至吃饺子的来历俗语寓意你又知道多少呢?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这首二十四节气歌你会背吗?而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你那里冬至时吃什么美食呢?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为纪念医圣张仲景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冬至舍药的典故: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搜索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的来历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1]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

 

2016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冬至俗称数九,也就是九九的开始。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曲阜、邹城、临沂周边地区,有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有关冬至的俗语

 

1、冬在头,卖了被置头牛;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

 

2、晴冬至,年必雨。

 

3、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黑,指下雨)

 

4、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5、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6、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7、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后悔没有火炉。

 

8、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9、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10、冬至南风百日阴

 

11、阴过冬至晴过年

 

12、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13、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14、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15、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冬至吃饺子的寓意

 

“至”是“到头”的意思,可不是“到”的意思。

 

什么到头了呢?原来是阳光直射点南移或北移到头了。

 

北半球在冬至那一天,太阳南移到头了,该北移了;北半球夏至那一天太阳北移到头了,该南移了。

 

这是因为地球的公转轨道上,有一个“冬至点”。地球运行到冬至点,是冬至的那一刻。天文学可以精确地计算到“微秒级”。冬至点就是“近日点”,这时地球运行的角速度、线速度都是最大。

 

相反,夏至点上,地球在“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最小。

 

中国人相信冬至来临之时,正是“阴”的黑暗力量与阴寒本性最强烈的时候,与此同时,亦是极为重要的关键时刻,只因“阳”的光明与温暖将会逐渐取缔“阴”的极寒本性。因此,冬至是一个协调及和谐的欢乐时刻。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

 

其实,中国在古代就知道“冬至点”的存在。“立秋而桐叶落,冬至而葭灰飞”。葭灰就是芦苇膜烧成的灰。冬至那一天,把“葭灰”放在地面上,一到冬至那一刻,葭灰会飞起来,表示“冬至一阳生”的“阳气”把葭灰吹起来了。

 

如此看来,冬至为什么吃饺子原来有这么多讲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些民间习俗也非常有趣哦!

收藏 分享 举报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