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教室》:体验式的教育

2020-04-02 10:36:25

《小猪教室》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最终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最受观众欢迎奖”和“TOYOTA Earth Grand Prix评审团奖”。“无论是动物与植物的生命,还是人类的生命,都需要重新去看待和考虑”,这部电影想要将这样一种思考,传达给教育界中许许多多的新任教师们。

从1990年7月到1992年3月,大阪市丰能街立东能势小学的新班主任老师黑田恭史,在他的班上养起猪来,“饲养一只猪,然后吃了它”,他希望通过养猪,展开一场为期900天的实践教育。黑田偶然读了大学时代的教育家鸟山敏子的《碰触生命》,深受影响。

电影中某小学六年2班的孩子们迎来了新任教师星先生,与之一同前来的竟然还有一头憨态可掬的小猪。星老师为孩子们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计划,那就是在接下来的一年,六年2班的各位将共同饲养、照料小猪,等它长大后再一同把它吃掉。

星老师的做法在学生和老师中间引起轩然大波,有孩子嫌猪的脏臭,有班级投诉猪的吵闹和贪食,有家长不满孩子对猪的热情,但在校长的支持和孩子们的爱护下,这只被取名叫小P的猪得以住在彩色的猪圈里,每天吃好喝好,冬天还能享用温暖的围巾和棉被,有时还和孩子们一起上课,它健康成长,很快成为一只精力旺盛的大猪。围绕着小P,各种有趣而令人紧张的事件交替发生,小P一天天长大,孩子们也即将毕业,而吃掉小P的决断时刻也一天天临近。

从教育的角度,看待这个故事,我是赞赏的。生命的问题,有很多的教材,也有很多的教育方式,但这样体验式的教育,无疑是最生动、最深入的一种。相信很多人看完电影,是可以理解星老师投那一票的用意所在: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自己去思索,自己去感受,自己去学会关爱,自己去学会感动。师生们最后的决定,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对生命的真实的感受,包括无法回避的残酷。教学法中有“创设情境”的理论,学生在进入情境后会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比起“创设”,我认为“体验”的效果更好。

收藏 分享 举报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