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追随》:诺兰个人巅峰的开始

2020-08-04 17:24:44

这部电影起源于诺兰的一次被破门而入的经历,于是他开始思考:当人们破门而入,环顾四周寻找物品时,他们在想什么?电影讲述了一个陷阱:一个游手好闲的作家比尔被他人的私生活吸引,开始频繁地跟踪别人。在打破自己“绝不两次跟踪同一个人”的原则之后,他被柯布发现并利用。柯布将自己的偷窃行为合理化,他似乎能够通过进入别人家中的行为知道他人的身份,习惯,甚至是性格。当然,在最后我们知道这一切都不过是骗局,然而比尔就这样一步一步,不知不觉中陷入一个早已为他设好的陷阱。

这样一个故事在诺兰手下的剪辑剪刀中被拆散分解,整部影片在不同的时间之间进行了31次切换。他将故事短暂分解,再进一步进行重组。用诺兰本人的话来说,他用一种三维的方式呈现故事。然而,虽然顺序被打乱,观众感受到的情感仍然是顺序的。

在影片开头比尔与警察的对话中,诺兰用手持摄像机展示了稳定的拍摄技巧。在这里,诺兰刻意隐藏电影的真实意图,在之后的片段中逐渐明朗。在旁白中,比尔对自己的经历进行着讲解。这与《非常嫌疑犯》有些相似,然而他并不在这个故事中占据主动。

柯布的出场无疑让人感受到他的邪恶和狡诈。柯布闯入他人家中体现了他作为小偷的“专业”,他打翻东西的暴力也给人以冲击。通过手持相机的攻击性拍摄,在强调了散乱感觉的同时,可以看出柯布对比尔的恶意。

诺兰在电影中加入了多个小物件以吸引注意力。小物件成为了新的视觉对象,在预算低下的情况下奠定了影片的风格。电影中诺兰反复提到酒吧那个具有特色的门,这座门作为一个提醒观众的象征,在电影中反复出现。这也证明了时间线的打乱并非是刻意对观众的挑战,他甚至用一些明显的视觉标志来降低理解的难度。

在影片的结尾,诺兰第一次将多个时间线汇聚到一起,便于观众理解剧情。此时,观众也将意识到柯布对比尔的那些恶意并非毫无来由。

事实上,通过时间调度进行叙事并不少见,常见的倒叙插叙即是一种时间上的调度。昆汀的知名作品《低俗小说》中的时间调度被奉为经典,在库布里克的《闪灵》(电影中出现了其海报)中,过去,现在,将来的时空被混合为一体。擅长这一技巧的也包括了大卫林奇。

诺兰在《追随》中通过跨越整部电影的倒叙与插叙一步步揭露人物的性格,并在最后才揭露谜底。这种时间调度的技艺在《记忆碎片》中达到了顶峰。有时你会想,诺兰本身是否有能够感知时间的天赋?比尔与柯布闯入的第二家房门上有蝙蝠侠的贴纸,而他恰巧就在之后导演了《蝙蝠侠》三部曲;他也在《星际穿越》中将时间具象化,达成过去与现在的交互。

收藏 分享 举报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