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洪流下卑微如蝼蚁的人们 如何背朝黄土地《活着》

2020-07-14 17:19:10

战争的残酷有无数电影与艺术形式帮我们回忆,为后世敲响一遍又一遍警钟,但是却很少有电影会聚焦战后贫苦年代的普通人的一生。中国著名小说家余华在三十年前发表了一本篇幅不长的小说《活着》,将中国战争年代出生的普通人的一生血淋淋地撕开在我们面前。而电影《活着》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的剧情电影,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 于1994年6月30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影片以中国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为背景,通过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

国家走了一小段弯路,对于一代人就是蹉跎了一辈子。生活不易,还是得这么活着。笑中带泪,死人堆里暗暗许下活着的誓约,可谁也不曾想大环境下生活的艰辛。国师在第五代导演最好的时期奉献了极其有温度的作品。经年以后,鹤发的富贵摇着蒲扇回想那天不让有庆上学,少买几个馒头就好了,可生活不曾回头。

影片透过一个人的一生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全片具有一定的史诗性,这种史诗性被包装在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同时隐隐露出一股的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影片的个人生存状态和苦难,在经过精简的历史背景里,体现出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活着》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一个了解历史的机会,大炼钢,大跃进,大批判,文革,历史是个死物,它不会说话,但你只要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得到,自然也就能从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往往也只有历史,才是最具有力量的,因为它真实的,你就算闭上眼睛,也逃不脱这个存在。

《活着》也记录了历史的真相,屏幕上的中国让现时的我们每个人都会陷入到沉重的思考当中,福贵坎坷的一生历历在目,无论小说或是电影,都在重述着一个沉重的话题,那就是: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就只是一件物体那样的活着。看完电影之后我不禁问起自己:六十年过去,我们是继续这样活着,还是继续这样的活着,还是去死。

张艺谋用他最好的一部电影,帮我们忆起那个惨痛的年代。

收藏 分享 举报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