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猫鲍勃》:我是流浪汉,我的猫可不是流浪猫

2020-07-02 17:22:18

“我是流浪汉,我的猫可不是流浪猫。”相信很多读者都听过这句话,虽然并不是出自于电影《流浪猫鲍勃》,但小编觉得真的非常适合用来概括这部电影。一个社会底层身无分文还患有毒瘾的流浪汉,如何被一只橘色的小猫拯救?2020年6月15日,著名街头表演艺猫,电影《流浪猫鲍勃》的主角鲍勃,在伦敦因车祸不幸离世,享年14岁。

鲍勃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熟悉,他或许是世界上名气最大的猫,他的出名是因为他拯救了一个流浪瘾君子的一生。这是影片《流浪猫鲍勃》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们被感动和被治愈的主要原因。

今天的文章,我将结合影片里的内容来阐释,不涉及真实人物的过去和将来,只关注“当时”。因为电影和真实故事会有些出入。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重生”,需要强烈的“活下去”的信念、敢于直面痛苦和现实的勇气、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以及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这里说一下,文中的“重生”,指的是一个人遇到重大生活变故(像影片中的瘾君子,罹患重疾等等),无法正常生活后,如何燃起希望、回归社会的过程。

“活下去”的信念,是“重生”的根本动力

影片开场,镜头里就是一个在地铁口弹吉他的卖艺者,他就是主角詹姆斯,因父母离婚遭遇打击,自暴自弃,成为瘾君子。他的歌词里充满了对生活的向往,可现实生活中的他居无定所,身无分文,但他渴望过上正常的生活。

这份渴望,便是他“活下去”的信念。

对于一个想“重生”的人,信念就是力量和动力。

其一,信念,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

当詹姆斯在医院醒来看见瓦尔(帮助他摆脱药物的医生)痛哭流涕地道歉时,瓦尔看出了眼前这个男生“活下去”的决心,随即帮他申请一间公寓房。

看着水龙头流出的热水,詹姆斯再次流下眼泪,而这一次是感激,并发誓要好好接受治疗,争取早日过上正常生活。

当天晚上,流浪猫鲍勃无意间闯进詹姆斯的生活,而这也开启了一个人和一只猫彼此治愈的旅程。

其二,信念,让人内心充满善意。

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的人。

影片中的詹姆斯就是这样的人。他看到流浪猫鲍勃在偷吃自己的食物,并没有生气,反倒给它喝了牛奶,这是善举(因为他自己经常食不果腹);他在第二天抱着鲍勃寻找主人,还用父亲给自己一周的饭钱为鲍勃做绝育手术,这也是善举(因为钱对他来说非常重要);后来他被迫卖杂志赚钱时,给一个人便宜过20美分,这也是善举(因为他曾差9美分就无法吃到一份便当,店主宁可倒掉也不给他);他还帮助过同样是瘾君子的瓦兹,并劝告他一定用这些钱来买饭吃等等。

其实,如果没有詹姆斯之前的善举,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故事。而他的善良,正是对生活的希望,更是自己“活下来”的渴望。

重生之路不容易,需要坚定的信念。

说说我自己的故事吧,或许更有说服力。

我是一名血癌患者,从2013年10月4日被确诊后,到2018年4月12日做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共经历20次化疗,复发2次,拿到博士学位,现在的我身体基本恢复正常,堪称奇迹(绝大多数病人复发一次就很难存活),而能有这样的结果,除了医护人员、家人和朋友们的共同帮助外,和自己“活下来”的信念密切相关。

当时怀孕半年的我,要面对一系列失去(失去孩子、失去健康),但我一直坚信自己可以活下来,这道坎可以过去。

信念,让我更加积极乐观;信念,给我内在的支撑和力量。

当然,这里我并不是在刻意夸大信念的作用,认为不治疗仅凭信念就可以恢复健康,而是想说在治疗过程中,信念的辅助作用不可小觑。就像影片中的詹姆斯,如果没有这个信念,有再多只鲍勃也是没用的。

收藏 分享 举报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