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赣的第二部长片:《地球最后的夜晚》

2020-04-07 10:33:24

《地球最后的夜晚》讲述了一个中年男人重回贵州故乡,开始一段寻找12年前恋人的故事。导演毕赣最早在写剧本的时候借用了一个黑色电影的框架,其中包括悬疑、凶杀等元素,在类型上完成度很高,但之后毕赣打破了这种类型叙事,将现实与过去,真实与梦境相互交织,最引人瞩目的是其中有一段长达60分钟的3D长镜头,令人目眩神迷。

与那部惊艳的处女作《路边野餐》一样,该片也选择在毕赣家乡凯里拍摄。被问及有没有打算拍一个“故乡三部曲”的计划?毕赣答道:“听起来一点也不酷,算了吧。”在拍完这部电影之后,毕赣说,通过两部电影,自己的问题已经解决完了,没有多余的东西要写。

作为毕赣的第二部长片,《地球最后的夜晚》的一部分故事仍旧发生在荡麦,讲的是一个男人被一个女人吸引,心甘情愿为她奔走,结果还是失去了她,于是开始苦苦寻找。其实,这是一部关于“梦”的电影,当下的电影市场中很少有能直接触碰梦境的电影,电影致醉看完微醺、感觉会飘起来,跟珍贵的人梦中重逢。《地球最后的夜晚》在有了充足资金的支持下,电影的质感更是上了一层楼,摄影、美术、服化道、音乐的营造已经接近满分了,最后跟随着黄觉把3D眼镜戴起,一个3D的60分钟长镜头,让电影在形式感上达到高潮。通篇通过对形式上的美感营造,做了一场完美的梦。3D在这里被赋予了它当初被发明出来的意义:它成为了观众进入电影的通道。

我们的生活需要仪式感,比如在看电影的时候,开始2D,中途集体戴上3D眼镜,这就是一种看电影的仪式感。在这个戴上3D眼镜的行为里,蕴含着大量的可能性,也许我们进入的是罗紘武的梦境,那里存着他所有的遗憾与愿望;又也许是我们在做一场奇怪的梦,而罗紘武正在那个破落的电影院里看着我们。这一个小小的仪式解放出了无数的自由,甚至这个行为本身凌驾于叙事之上,完成了电影的最终升华。

毕赣又一次野心勃勃地展现了中国电影的无尽可能,无关乎社会现实意义,也没有任何试图进行的暗喻,这就是完全的属于个人的非现实探索,一种诗电影的呈现,这部电影再次告诉我们华语电影可以蕴含着的更多的深意,还可以有更多呈现的可能。

收藏 分享 举报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