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决战中途岛》:真实的战争片

2020-03-30 11:30:24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花了十几年时间,去翻阅能查到的所有相关资料,看了所有关于二战的影片,终于64岁的他,终于在2019年将这个故事搬上了大荧幕。区别与以往的战争影片的叙事方式,而《决战中途岛》直接讲述的是战争如何发生的、战争双方如何打赢这场战争,电影的侧重方是站在美国方面来考虑,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应该如何反击,以及如何反击才能确保打赢这场战争。

《决战中途岛》完全不是《珍珠港》那套披着战争片外衣的爆米花逻辑,气质更偏六七十年代经典老片。电影用了大量飞行员主观镜头来展现美军出奇制胜的关键---俯冲轰炸,临场感极强。除前线外,还展现了后方情报部门、指挥部门的工作,让这一历史转折点充满玄奇色彩。影片里巨大的群像、繁多的视角与散落的线索,也有效规避了个人英雄主义和煽情伦理问题。

国人被抗日神剧残害多年,已经快要忘记正常的战争片是什么样子了。正常的战争片里没有裤裆藏雷、手撕鬼子、八百里开外一枪干掉鬼子,只有缜密的情报工作、精心策划的战略、以及抱着必死的决心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日军的战舰更多、装备更现代化;但是美方也有最顶尖的情报人员、最不怕死的战士,不是把观众当傻子的抗日奇侠,而是血淋淋的恶战。《决战中途岛》中的情感极其的淡化、简约,却又出奇的打动人:迪克·贝斯特这种以身体、以未来为代价取得胜利的军人值得铭记,布鲁诺这种宁死不屈、绝不泄露机密的军人同样伟大;剧中对日方海军的正面刻画也很出色。他们同样是坚毅、有血有肉、有担当有情义,日本军官选择和军舰一起沉入海底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这不是美化敌人,而是尊重敌人。

优秀的战争片尊重敌人,拙劣的战争片丑化敌人;因为丑化敌人就是丑化自己,尊重敌人就是尊重自己。作为太平洋战场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中途岛的故事被多次搬上大荧幕---1942年的《中途岛战役》、1968年的《山本五十六》,但就算诸多的珠玉在前,《决战中途岛》的表现也丝毫不显得逊色。因为,它为我们展现了太多立体而鲜活的人物:切斯特·尼米兹,太平洋战区总司令。

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临危不乱,思维缜密。珍珠港事件后,他下令加强情报机构建设,并判断出中途岛将成为日军的作战目标。他的准确判断和主动出击的方针,成为美国奇袭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收藏 分享 举报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