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版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我不是药神》切题切肤

2020-07-10 17:29:30

《我不是药神》这部由真人真事改变的电影在暑期档上映,一举改变了中国市场上文艺剧情类型片遇冷的常规,收获超过30亿的票房成绩,徐峥也凭借这部电影使自己的成就更上一层楼。这部被誉为中国版《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电影究竟讲了个什么故事。

求你个事啊,我就是想求求你,别再追查那种药了行吗?那药才卖500块钱一瓶,药贩子根本没赚钱。你就能保证你这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这是《我不是药神》里,一位身患慢粒白血病的婆婆流露出的无助。

“病了三年,4万块的药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她抓着警察的手,说到最后声音已经颤抖。祈求也好,能抓到个救命稻草也罢,还能吃上500块的药,活下去就还有希望,她只想活着。

活着多好啊。

想活着有什么错?这甚至很难成为一个问句。健康的人不会为“活着”祈求别人的同意,无助的病患却要将“活着”二字寄托在一切可以寄托的地方。

一个有尊严的“烂人”

在导演文牧野的设定中,“程勇”是个“烂人”,但就是这样一个在生活中负重的烂人,扛起生命的尊严。

经营着美其名曰“印度神药”的假保健品店,程勇几天见不到一个客人,交不起房租被房东锁在卷帘门外,最疼爱的儿子要被离婚的前妻送去移民。

遇上慢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正是在他最力不从心之时:前妻嫌他没钱,老父亲病危。吕受益告诉他,中国卖4万块的救命药“格列宁”,印度也有,仿制药物的价格是正版的1/20,但药效却基本无异,这将会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通过倒卖低价仿制药,程勇从穷困潦倒的小商贩变成了“药神”,同时也让绝症的病人有了便宜的谋生药。

他带着几个患者创起公司,不当英雄,只赚钱,自己把钱拿了,又让穷病人有便宜的救命药吃,何乐不为?

但随着与病人接触的机会越多,生命的无助就越刺眼。他不想当救世主,但也无法忍受因贫穷而被挡在“求生”门外的绝症患者。

徐峥曾说:“这个角色最打动我的就是他内心的转变,一开始是想自救、想赚钱,在过程中见证到了生命的脆弱,触动了作为人的悲悯之心,主动站了出来。”

当程勇让所有人在他面前摘下口罩的时候,所有的患者都有了迟疑,他们始终认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吕受益在这个倒卖药品的“小团伙”中感受到人生快乐时,他摘下了口罩,这是他第一次觉得病人也可以正常的生活,他也可以做一个“正常人”。程勇被判刑时,前来送他的患者排起了长队,所有人摘下了口罩,用无声的方式向尊重自己生命价值的人表达敬意。

病患的生命同样珍贵,他们同样需要被世界拥抱,被身边的人拥抱。能让他们坚强起来甚至简单得多:孩子叫一声“爸爸”,一个温暖的小团体,便宜一点的药,多活一天也好···

走进医院,横在走廊的病床和拿着天价的药单嚎啕大哭的家属随处可见,没钱和救命是最冲突的两件事。在电影里,“Life is money.”感染了太多的人,大病之时,有了钱才能活着,无数生命,因贫穷而耗竭。

为钱所困是件麻烦的事,但生命的重量,不是用钱就能衡量。

收藏 分享 举报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