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物语:就像是一场梦

2020-04-09 15:20:21

小编给大家带来一部《环形物语》影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的精彩内容吧。

首先,在搞清是《环形物语》而不是《水形物语》也不是《环形使者》后,你肯定会想“环”是什么?所谓的“环”,即是建造于默瑟实验物理中心地下的粒子加速器。与“环”相关的独特研究过程中,不光探索和揭开了宇宙的奥秘,更由神秘的实验现象实现了科幻小说的幻想,让小镇居民在冥冥中被“环”改写了人生。

《环形物语》改编自瑞典作家西蒙·斯塔伦海格的同名视觉小说,与《洪水来客》《电幻国度》共同勾画出赛博朋克和电子废土的童年回忆,都可谓是这些年大陆引进科幻作品中的佼佼者。西蒙图像小说中的科幻元素既像是一种暧昧的诱惑,也像是霸道的入侵——废弃的农庄和田园被机器人、恐龙、若隐若现的后现代BDO建筑所占据,冷静克制的叙述中让天真烂漫和危机四伏同时跃然纸上,平庸的现实与宏伟的末世撞击出的火花令读者和书中角色共同思考:格格不入的因素到底是科技还是我们自己?

把一部如此优秀的视觉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有利有弊:好处自然是画册中直观的电影美术和科幻设定早已将文本固化为图像,依葫芦画瓢就可以轻松把画册中的幻想和故事落实在影像当中;坏处同样如此,极高视觉完成度的图册珠玉在前地把电影要干的活完成了大半,100%还原会被指责“画虎不成反类犬”,100%改编又会被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过怎么说,都很难逃开出力不讨好的厄运。

如何把这样一部严重依赖美学和情绪,而非清晰叙事的图像小说改编成一部八小时的美剧呢?编剧纳撒尼尔·哈尔珀恩给出的答案是50/50,美剧《环形物语》继承了与“环”相关所有忧郁克制的科幻气质,把故事从瑞典搬到了美国,并和原著一样刻意避开了对“环”本身的探究与解释,把科幻的硬设定留给观众纠结,让剧集的核心聚焦于一个个原创的《黑镜》似科幻寓言故事。

《环形物语》中的每一个科幻寓言虽然千奇百怪,但是终归与我们的生活若即若离,都没避开四个母题:人性、死亡、孤独和轮回。首播集的女孩洛蕾塔从小就因为工作狂母亲的冷漠而受尽孤独,直到一天放学时捡到一块石头后她再也没找到母亲阿尔玛。

在四处找寻阿尔玛的过程中她认识了陌生的男孩科尔和科尔同样沉迷于工作的母亲,逐渐意识到这块出自“环”的石头让她穿越时空见到了未来的自己——也就是科尔的母亲。未来往昔的两个洛蕾塔互相见证了原生家庭创伤是如何一代一代在家庭中承继……

当有人因为剧集里充斥诸如农庄小镇的元素就把《环形物语》比作《怪奇物语》,然而对我来说它的气质更像同样Netflix出品的科幻惊悚片《暗黑》,同样用后《降临》时代的阴郁和深思熟虑的科幻基调通过软科幻的手法强调角色和故事本身,而不是《西部世界》似纯粹的视效和概念大轰炸。

这些年看科幻片最怕什么?肯定是概念的滥用,所谓“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解释不通,穿越时空。篇幅不够,平行宇宙。定律不足,高维人族”。回头再看《环形物语》,第一集的概念是时空穿越,第二集灵魂互换,第三集时间静止,第四集超级计算机……看起来每一集都触及到了俗套概念的高压线,可是在我看来这并非缺点。

因为整个剧集都是透过科幻元素最后把故事重点聚焦在人性和角色本身的情感,不论是失去和复得,像是在窥探人类经验的私密角落。例如首播集就是通过一个看似烂俗的故事,最终落回到了人性本质的原生家庭困境,我们如何停止重蹈父母的覆辙?又该如何重新学习与他人相处?与其说是冷冰冰的科幻机器,不如说“环”是热腾腾的灵魂鸡汤,填补上主角口中“生命中不是一切都有理可循”的人生空白。

虽然我知道《环形物语》慢节奏的隐晦故事很难被主流观众所接受,但是我还是推荐这部美剧——因为它克制冷静的性冷淡科幻风格还是值得所有科幻迷通过它去做一个难得的白日梦,“就当是一场梦,醒了很久还是很感动,还是很想被你保护我心里的惨痛”。

以上就是这期的精彩内容,后期还会持续更新,尽请期待。

 

收藏 分享 举报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