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的正确解读,它的观后感

2020-02-07 19:11:31

2018年由徐峥自演自导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在上映后就不断斩获了优秀作品奖等等。在影片主要讲述了程勇从一个卖印度神药跃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代理商,帮助无数白血病人治病的故事。此时的程勇本想抛弃这份事业,但如果他一旦断了药,会有无数白血病人因此而丧命,但电影的最后,善良的程勇还是避免不了牢狱之灾。

而故事也以此为开端,将程勇的壮烈举动呈现在观影者面前。在电影当下时代,普通老板姓根本买不起昂贵的药物,导演借此内容,反映当下社会普通人生活存在的巨大问题,引起观众的思考,虽然这部影片被定为成现实生活的悲剧,但从最终呈现的情节来看,它带给观众更多的是希望和美好。那下面就来看看小编的讲解,以前来看看!

叙事结构:主角完全不同的命运,强烈的比较映射出影片的哲理深度

电影在开幕时,呈现喜剧元素,是诙谐有趣的开头,这也和之后的悲惨事件产生对比,其中主角程勇和吕受益完全不同的命运,呈现影片的深度。请看,那导演是如何刻画这种叙事结构的呢?

成功翻身再到锒铛入狱,背后凸显现实社会的悲哀

故事中的程勇本是个卖印度神药的小人物,导演通过描写程勇生活所面临的困难,为他对白血病人的贫穷产生同情心埋下伏笔,之后程勇因遇到一群伙伴,顶住入狱的压力解救众人。程勇的思想转变尤为突出,导演借此来体现现实社会的悲哀。

在影片中,程勇初次买药是为了挣钱,他与吕受益经历一次次失败,才勉强白手起家。在这过程过遇到了刘牧师、黄毛、刘思慧等人,好不容易开始发家,程勇因为法律的恐惧,决定白手起家,放弃卖格列宁仿制药。

一年后,程勇回归正途,将服装厂开的风生水起,但他没想到,因为他的改邪归正,害惨了多少白血病人。因此,他决定再次卖药,不为盈利只为救人性命,最终程勇未能逃过法律的制裁,被判有期徒刑五年。

如此戏剧化的经历,其实反映的是现实社会的悲哀,很明显导演想要批判医药行业的天价药品,想必很多观影者看到这里都为之动容。在我看来,导演用程勇的锒铛入狱正是讽刺当今社会医用行业,滥报价、乱制度,也呈现自己对白血病人买不起药,只能等死这种情况的同情。

吕受益终未抵住病魔,与程勇的经历呈现巨大差距

吕受益遇到程勇时,曾三次摘口罩,这也预示着他跟着程勇的誓死决心。在吕受益的历程也就是在被病魔折腾的情况下,导演描写更多的是吕受益跟随程勇寻找生的希望,帮助更多白血病患者治愈疾病。主角存在差距这种叙事手法,就是将吕受益最后的悲惨结局展现在观影者面前,让观影者思索背后的真意。

电影的结尾不出所料,吕受益忍受不了白血病带来的痛苦,为了不再拖累自己妻子和孩子,他选择跳楼自杀,结束悲惨的一生。

随着剧情的进展,吕受益好不容易有了希望,却因程勇放弃卖药而走向死亡。电影中设置吕受益的死亡,也是为之后程勇继续卖药做下伏笔,到最后程勇才明白,在这段时间有无数如吕受益一般的人死去。

无数个吕受益和程勇的镜头剪贴在一起,将电影深藏的含义呈现出来,潜移默化的表现这个社会在“药”上出现的巨大问题。包含深意的剧情接至呈现,让观影者在导演设置的故事中,感受主角内在的纠结。

看完这些你们对懂了吗?

收藏 分享 举报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