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为什么火了 看完这几点你就明白了

2018-07-05 17:05:10

电影《我不是药神》至今还未正式上映,从目前点映情况来看,这部影片彻底火了,甚至是无差评,很多网友好奇为何《我不是药神》火了,该影片讲了什么故事?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我不是药神》6月30日开启全国分时段超前点映,收获票务平台评分9.7分的绝佳成绩。一部电影还没上映,却迎来几乎零差评;在上海电影节的首次放映,更是引得观众纷纷飙泪——这就是宁浩与徐峥第五次联手的电影《我不是药神》。

原以为宁浩与徐峥还会拍部“药囧”一样的喜剧片,却没想到导演文牧野让《我不是药神》的风格走向了直击现实、笑中有泪,成为近年来难得的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

《我不是药神》中有生与死、善与恶、背叛与侠义,除了徐峥和王传君,黄毛、牧师、钢管女郎、假院士等等角色,都演活了自己的个性,影片的故事不仅有情节的推进,也有各种角色之间的呼应,凭借目前超高的口碑,这部电影有成为爆款的潜质。

电影未映先火,首先与演技和画面等外在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电影内容客观真实,直面社会问题,能够引发广泛共鸣。换句话说,这部电影的成功在于走“现实主义路线”,不仅描写民众真实生活和内心想法,而且直击癌症患者看病难和看病贵这个民生痛点。一部贴近民众生活的电影,当然更容易受到青睐。

癌症是最易受到关注的一类疾病,癌症患者的看病难与看病贵,也极具代表性和指标意义。从情理上说,当进口原研抗癌药的价格高不可及、国外又存在质优价廉的仿制药时,若秉持尊重生命的理念,应该允许患者自己获得这些仿制药。

但从法理上讲,一切未经批准在国内上市的药品都属于“假药”,贩卖假药属于违法行为,治病不能成为违法的理由。

当法理和情理出现冲突,是以法理为重,还是以情理为重,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这部电影抛出这对矛盾,引发人们对这道难题的深入思考。

新药在我国上市晚、售价高几乎是众所周知的问题,电影聚焦了一群白血病人通过药贩子使用廉价印度仿制药的困境。

白血病人为了救命,药贩子为了赚钱,警察追捕代购是为了维护审批权。以印度格列宁为中心的圈子里,白血病人、药贩子、警察上演了一场讽刺的猫捉老鼠游戏,我们不禁思考,法律到底是保护受害者还是制造了受害者。

本该是救命的药却制定了一个要命的价格,药品是否违法,便不能由价格制定者正当解释了。更讽刺的是,患者黄毛拿命给自己争取用药的时间,却被代表正义的警察导致丧了命,这个过程真是讽刺。在现实中,因为用不起正版药,买不到最新药而贻误病情最终死亡的患者会有多少,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这部电影的推出时间正好落在了当前这个关注热点上,可以说正好切中了公众关切。一定程度上,它也说明,公众对此事的关注热情。

既富有对法理的洞察,又极具现实意义,既让人想到过去癌症患者用药的艰难,又让人看到当前正在进行的努力,还让人对未来充满更多期待,再加上其他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这样一部电影未映先火,也就不足为奇。

收藏 分享 举报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