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为什么是良心剧 这些细节让其他剧不得不服

2017-11-22 11:17:37

众所周知,近两年来的古装剧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了,很多网友都非常的好奇,在那么多剧中为何琅琊榜能脱颖而出成为良心剧呢?接下来快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台词和剧情

虽然有很多场景都是用大量对白在推动剧情,中间部分有些剧集显得有些冗长拖沓,但比起大部分国产剧好要很多。因为很多国产剧是你中间少看个十来集,再看一样可以接上剧情。

因为情节环环相扣,有悬念,所以引人入胜这一点做的很好。林殊虽然是使用计谋,但并没有不择手段,所以三观上也是让人舒服的。不论在处理权位之争或是与梅长苏暗中周旋上,势均力敌的对手,才能让正反两派的对峙更血脉喷张、具备看点,这一点上如果对手更强些,可以会跟好看。《琅琊榜》原著小说中,“誉王”因权谋能力较弱、缺乏冲突较量而被书迷所遗憾,在通读小说及剧本后,为提高朝堂之争的精彩程度,黄维德曾上交50页角色感悟及修改意见,力求塑造一个有胆识有谋略的立体化“誉王”,黄维德也蛮用心的。

虽然剧中烘托这种情感的台词有些实在太肉麻,不过基于剧集整体上的质量,可以说瑕不掩瑜吧。

看到林殊为靖王举荐贤臣的时候,我还激动的发了一首自己作的拙诗:落英缤纷泥拥花,南风不渡院锁香。一朝琅琊榜上题,蓬勃气象抖擞启。

服装

《琅琊榜》只是一部电视剧,不是完全还原了古代服饰(原著本来就是架空的),但参考古代的礼仪规范之但远胜于其它电视剧。所有的人都有礼服|官服,正服和居家便服若干替换穿。

所有人都正确地右衽了,右衽简单说就是前襟要向右(穿的时候要左边在上面),右衽是汉族的象征。中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一带的右衽;“左衽”也用以指受外族的统治,此外,左衽还指死者,在陪葬的壁画和绘画先人的画像中,使用左衽,以示阴阳有别。所以哪边在上哪边在下真的很重要!

所有称为士子的人都佩玉,而且根据职级场合身份不同,看得出性质材质上的分别。更棒的是玉佩都戴着身前(正确的),而不是现代风格的置于身侧。

布料都有暗纹。据说古代人的衣服就是这样,除了平民是素面的棉布麻布(小苏的白衣装就是),单凡有点品级可以着缎的,都是有提花织纹的或者遍覆文绣,不会用光板布。

镜头构图和光线运用

这部分就四个字:“相当考究”,两人对话,其中一人的后脑勺置于镜头左下角,镜头右上角是另一个人的脸,轻重大小安排得宜,又很新颖。

有学摄影的还指出开头江左盟和一大船相遇的构图符合鹦鹉螺的造型,虽然在同一水平线上一左一右放上两条一小一大的船,却并不觉得轻重不协调。可见构图设计之用心。还有什么三分法则、黄金比例、对角线构图等等,大家感兴趣可以上网查查琅琊榜的相关解读。

导演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说了,常常为了等待一个合适的光线,一天只拍一两个镜头,这样的认真怎么可能没有回报呢?

宫女抬手不高都要重拍

被称为“处女座良心剧组”,对《琅琊榜》幕后团队来说并不为过。

据该剧导演李雪透露,“所有群众演员进组的第一件事就是培训礼仪规范。”剧组专门邀请了为《甄嬛传》提供礼仪指导的专业团队进行培训。“群演们是一教十、十教百的模式,重要的演员则是在每个场景开拍前都要留出一两个小时,进行特定规范的学习。”李雪说,导演组会事先接受培训,拍摄时礼仪团队随时“监工”,“发现哪里不对,要当即做调整。”

“过去我们的古装剧,可能在礼仪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偏现代风格的古装剧,也不追求古风古意的表达。”李雪透露,重视礼仪是“改造”演员表演的第一步,演员们过去习惯的表演节奏需要在现场进行“重组”,而大量的细节也必须在现场就解决掉,“比如宫女拉窗帘时手抬得不够高,都要重拍。”

至于被广为称道的“对称构图”,从2000年就开始掌机的李雪笑称,这是来自摄像的职业本能。《琅琊榜》由李雪与孔笙联合拍摄,作为孔笙的徒弟,李雪严格遵守着孔笙在镜头美学上的追求,“核心点就是追求画面平衡,从人物铺排到色调、光线,都要整体上做到均衡,保持风格一致。大家都在讨论画面拍摄时使用的各种手法,但对我们导演来说,这就是最开始入行时老师教的东西,在现场时遵循它去做就好了。”

收藏 分享 举报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